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历史穿越 > 《苏厨》 > 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学讨论

《苏厨》 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学讨论(2/4)

章节列表
得暗自点头。

    待到眼光转到书桌上,却是一首小诗。

    开春杨柳细分芽,

    才罢耘田又促瓜。

    评语休嗔诗语寂,

    新官累日计桑麻。

    张载拿起来读了,不由得哈哈大笑:“探花郎实在辛苦了。”

    苏油摇头:“大苏在凤翔搞什么青鸟诗会,收集各路文友的信函诗稿,来信一个劲的催诗,我哪里拿得出来?将这诗寄过去,算是高挂免战牌,认输则罢。”

    张载先是一乐,然后肃然一礼:“皇佑五年,岐山大旱无禾,饥殍盈野,至人相食,此乃我亲眼所见。”

    旁边一位弟子说道:“弟弟嫌米粗糙,想舂成精米,老师制止了他,说‘虽荒食且自愧,又安忍有择乎?’每次吃饭时都要落泪,食不下咽。”

    张载说道:“因此明润有魄力开龙首新渠,灌泽泾原,实乃济世之盛举。”

    苏油叹息:“油生于天府之国,四时无旱涝之患。未到陕西之前,实未知陕西生民之艰。”

    “然巴蜀大地,自古也有旱涝,都江堰成后,方成岁稔之地。可见天下事非唯天意,亦有人力可预之处。泾河改道,重修渠首即可,今人宁不胜古人耶?”

    张载点头:“我如今算是废了,这是我弟子,李复,字履中,性敏而好学,愿闻明润蜀学之道。”

    苏油与之见礼:“关中学风鼎盛,喜好究求义理,与我蜀中究求物理有所择重。所近还有洛阳,二程,邵尧夫,均是时彦,履中你因何要舍近求远?”

    如今的宋人,还有唐人的好学风,所谓学无先后,达者为师。

    也讲究一个兼收并蓄,学依多门。

    所以虽然李复比苏油还大几岁,在这方面,还是执弟子礼。

    蜀学最大的优势在包容和致用,对于各派的学说,就一句话——道理不管来自哪家,只要能证明,我就信;不能证明,就集中大家的力量去证明;即使最后证明是伪命题,那也是有价值的。

    因为已知的伪命题,也是真理,只是真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而已。

    实在不能证明的那些,苏油就高举复古大旗,祭出孔夫子早就给出的解决方案——搁置争议,以待来者;处异求同,存而不论。

    大苏-->>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