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历史穿越 > 《苏厨》 > 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

《苏厨》 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(2/4)

章节列表
官职的升除也政出多门。

    最苦逼的就是选人。

    除了进士高科、制举出身或者高官子弟恩荫外,大部分人进入仕途时都是选人,一般担任幕职官和州县官。

    这些是低级官僚,升除方式叫“限考受荐”。

    主要包括三类人——进士出身,无出身及流外杂色补官出身。

    他们要成为京官,按照正常流程,要先做两任知县,有关升状,方得做通判;

    再做两任通判,有关升状,方得为知州;

    做两任知州,有关升状,然后可分两条路走。

    一条做各路提点刑狱,提刑满一任后,升为转运使。

    一条担任中央郎官,以郎官身份除中央各部要员。

    要是步步顺利,三年一步,合计下来也是二十四年。

    但是这是不可能的,因为还要涉及到考核。

    一年半或者两年,会对官员进行一次考核,考核的内容包括:履历出身、业绩、过失、请假等事项,以及所在机构长官批写的评语意见——这叫考课。

    接下来对完成任期和考课的官员,再勘验其档案文书是否齐备及真伪,并审核业绩与推荐意见等情况,以决定其能否迁转——这叫磨勘。

    通过磨勘的低级官员,依据规定改换官秩,一般给予晋升京官序列的待遇——这叫改官。

    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幸运地留京——这叫朝升。

    每走一步,还需要有五位以上的保人,这叫举主。没有点名声政绩,光找齐举主都很难。

    然而所有这些,才仅仅与官职挂钩,对大宋官员来说,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差遣。

    没有差遣的官员,叫阶官,又称寄禄官:五品以下的寄禄官收入很少,基本上家里人上了五口,在汴京生活都有些问题。

    官多活少,差遣就成了稀缺资源。

    到了苏油所处这个时代,州县出现长官缺位,具备资格的人选已经多达十位以上。

    因此,能否拿到差遣,就显得至关重要,轻官职重差遣,是大宋的官场生态。

    当初以苏油探花的成绩,韩琦给了状元及第的官职和同进士出身的差遣,苏轼认为严重不公,都想去敲登闻鼓了,就是这个原因。

 -->>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