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历史穿越 > 《苏厨》 > 第二百四十四章 鹤胫弩

《苏厨》 第二百四十四章 鹤胫弩(2/4)

章节列表
力范围。

    不过威力,可就几乎是大黄弩的两倍,苏油对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满意了。

    两支小队伍,每二十人为一小队,五队为一百人队,三百人为一都,各设头目。

    队长的考核内容,包括目测距离,背诵标尺与距离的关系。不会这个,连做队长的资格都没有。

    至于大角度仰射,那属于超纲科目,队长们平日里可以自行摸索,但是不计入考核成绩。

    就这样已经把俩老军给郁闷坏了,比如郭隆,目测距离对他来说简直轻松得不要不要的,问题是将距离转化为军士们听得懂的标尺读数,愣是背了一个月。

    这批弩,弩臂用了部分软钢,又有弹簧秤作为出厂测量标准,弩力除了非常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外,还非常的统一和精准。

    陈田喊道:“把长箭都撤了,船底箱子抬出来!”

    这种弩的配箭也是特制的,其实如今大宋已经有了类似的形制——三亭箭。

    箭很短,总计不过二十厘米,箭羽很小但是很长,箭头是如后世子弹头那样的圆锥形,也比寻常箭头要长。

    箭羽,箭杆,箭头,差不都各占三分之一,这就是三亭这个名称的由来,不过准确名称,应该叫——矢。

    经过理工小组多番测试,才试验出这种弩箭的最佳配置。

    这种颠覆长箭的设计让郭隆大大的看不惯,但是在几扇猪肉上进行了对比试验之后,这种妖里妖气的设计,威力竟然比寻常弓箭高出很多,有效射程有一百二十米,关键是射击方式非常稳定和精准,而且对射击目标具有可怕的穿透性。

    至少目前的所有重甲,都拦不住这种弩矢的穿透。

    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——弩箭的战时携带量,也比普通弓弩手多很多,达到恐怖的四十五支。

    十五支一筒,三筒拼接到一起,可以背在背上方便行军。

    乡里的弓手,仅仅训练弓箭,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产生战力,因此苏油不得不从各种地方寻找捷径。

    这六百把弩,甚至比六百个弩手还要重要——太贵了。

    大宋的弓弩不怎么讲究准确率,陈郭两位手下这些则不然,有步卒在前边守卫,然后让这些弩手在后边形成三段式射击的话,威力是非常恐怖的。

    准-->>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