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历史穿越 > 《苏厨》 > 第一百四十五章 随手功夫

《苏厨》 第一百四十五章 随手功夫(2/4)

章节列表
为行,在心为德。”

    老头调皮归调皮,学问是一等一的。

    第一句取自《尚书?太甲》:“视远惟明,听德惟聪。”

    第二句取自《礼记?聘义》:“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,温润而泽,仁也。”

    后两句取自《周礼注疏》:“德行,内外之称,在心为德,施之为行。”

    四句来自三本书,都以德为中心思想,谆谆告诫用心良苦,采珠撷絮即成章韵,还完美地解释了明润二字与德的关系,随便露一手都是功夫。

    苏油不由得爱不释手,对老头佩服得无以复加,漫天的怨气顿时消散无踪,乐得见眉不见眼,连连躬身:“多谢大宗师费心了,多谢大宗师费心了。”

    篆刻,也是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中华文字,在小小的方寸之间,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,跌宕生姿,有情有致,既有时间的古朴,又有空间的浑厚。

    这门非遗,集成了诗词,书法,绘画,雕刻诸多艺术。历来就是士大夫的高雅情趣。

    不是文化深厚的人,不可能玩得好的。

    老头笑道:“篆刻的‘篆’,古作‘瑑’,所谓‘圭璧起兆,瑑也。’凡是在玉、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,都叫做‘瑑’。”

    “等到竹帛通行,篆字的形符,也由从‘玉’,改为了从‘竹’”。

    “篆刻印章起源甚早,据《汉书·祭祀志》载:‘自五帝始有书契,至于三王,俗化雕文,诈伪渐兴,始有印玺,以检奸萌。’”

    “到了周代,‘玺’大为兴起,以青铜为质,始分白文朱文两种。”

    “到秦代李斯车同轨,书同文,中华文字由是一变。印文也由籀书演变成为篆书,此时的印文,圆润苍劲,笔势挺拔。”

    “到汉代治印兴盛,史上正式有了汉印之说,字体由小篆演变成‘缪篆’。”

    “这门技艺,至新莽而大成。篆书作印,也于此时成为了定制。”

    “我本是对文字流变有兴趣,因而开始研究。结果几十年下来,篆刻的爱好越来越深,而本末却倒置了。”

    不要谦虚!你这末,已经够我仰望追逐一辈子了好不好?!

    一老一小总算是找到了共同话题,篆刻虽然是苏油的苦手,但因为热爱非遗,后世篆刻的理论倒是所知-->>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