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历史穿越 > 我岳父是李世民 > 第五百零八章 令人脊背发寒的故事

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零八章 令人脊背发寒的故事(3/6)

章节列表
她的背,试图安抚她的心绪,“这就是蒲松龄的故事,他的故事后劲很大,也让人铭记。”

    李玥低垂着眼眉,“我还想看。”

    闻言,张阳突然笑了,“当年我老师评价过,蒲松龄的聊斋就像是红楼,讲的是满纸荒唐言,说得一把辛酸泪。”

    李玥深吸一口气,整理自己的心绪,“夫君接着写,我给夫君磨墨。”

    夫妻俩相对而坐,张阳再次执笔,开始撰写故事。

    窦女,巧娘,海公子的故事一篇篇写下来。

    夫妻俩直到夜深了,这才休息。

    大唐不缺奇闻异事,但很少有编撰成册的,聊斋这种书籍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,一方面可以给骊山的印刷业添砖加瓦,还能加大书籍的传播力度。

    等到老印刷厂彻底关了之后,按照新的流水线工序,印刷的效率又能提升好几倍。

    牛闯为了应付这些复杂的图纸,恶补各项学问,他们将弹簧装入一个个的木匣子中,利用弹簧的伸缩性让原本压制工序与印刷流程方便许多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不用人使力,将活字印刷用的方块放入一个个模板中,只要下压印刷,模板就可以随着弹簧,弹起。

    还有纺织厂用上了弹簧之后,可以让原本的流水线轻便。

    上官仪笑道:“这是张尚书历经半年画出来的图纸,又有了半年来做实验,又是铸造弹簧也花了数月时间,先是提高锻铁的工艺,再用三个月才造出了弹簧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瞧着图纸再问道:“此图,你们骊山的工匠都能看懂?”

    反正天可汗不会说自己看不懂,一张张图纸太过复杂,简直不是人能看的。

    上官仪看向一旁忙碌的牛闯,以往的工坊多是木制,而现在加入了许多铁器。

    许多零件也更加精细了。

    整个骊山的铸铁和工厂是分不开的。

    铁匠坊的铸造技术,造就了现在新式的流水线,而牛闯所带的这些工匠也很辛苦,他们的工作强度已经是极限。

    当年他们建房子的技术早就用不上了,换来的反而是杠杆原理和诸多力的应用,甚至还涉及了数术的应用。

    一个个精细的尺寸都要经过计算,比如说根据杆与轴之间-->>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