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一版主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bz01.net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第一版主网 > 历史穿越 > 北宋穿越指南 > 0272【最后一课】

北宋穿越指南 0272【最后一课】(2/5)

章节列表
所发,必有善恶,且善恶杂之。君子心中亦有恶,小人心中亦有善。善之情主导人性,则为君子;恶之情主导人性,则为小人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君子慎独,时刻自省。心中有恶,却能行善,此慎独使然。慎独者,诚意正心是也。”

    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此四句何解?心,性也。意,情也。无非诚意正心,格物致知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始终不生恶念,以本性而做善事,能做到这样的是圣人。心有恶念,惯行善事,这么做的是好人。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,为善去恶,无限趋近于本性而行善举,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。”

    “哪天不用刻意区分善恶了,可称‘知天命’。天命之谓性也。”

    “哪天能够随心所欲以行善,可称‘知道’。率性之谓道也。”

    “以道而存身此修道之谓教也!”

    这段话,是朱铭对王阳明的理解,还引用了明末的学术思想。

    同时,也在串联新学与洛学,将新学与洛学的性命论合而为一,但在理论上更偏向王安石。

    朱铭依旧在煮杂粥,但煮得挑不出错来,比当下任何一个学派都更完善。

    既然讲了性命论自然而然要谈到中庸。

    司理参军黄珪问道:“朱先生怎么看待高明与中庸?”

    朱铭毫不掩饰地回答:“舒王的道理并无不妥,但不能割裂高明与中庸。只是稍显支离割裂,此二者本为一体,就似内圣外王不能分开来说。”

    内圣外王,本来是讲君主治理国家。

    从王安石开始,阐述为中庸之道,变成君子修身处世之法。

    即“极高明处而道中庸”,高明是内圣,是用于立身处己的,中庸是外王,是用来待人处世的。

    这个观点被洛学所攻击,认为王安石割裂中庸之道。

    程颐骂了王安石很久,但估计晚年也想通了,把自己注解的《中庸》直接焚毁。

    吕大临注解了《中庸》,谎称是程颐所作。

    陈渊的老师杨时最初是王安石的弟子,后来转为学习二程。杨时捡起吕大临的著作,疯狂批判王安石的中庸是堕入佛家。

    更有意思的是-->>

章节列表